申请中长期外债备案的审核要点
申请主体资格审核
法人资质核实:确认申请企业是否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通过审查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等文件,核实企业设立的合法性、存续状态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例如查看公司章程中关于决策机制、股东权利义务等规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信用状况审查:深入调查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过去三年的信用情况。不仅要查询银行征信系统了解债务履约情况,还要通过税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实有无欠税、违规经营等不良记录,同时关注是否存在贪污、贿赂等刑事犯罪或重大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的情形。
财务实力评估: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对于制造业企业,一般合理范围在 60% - 70%,以此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审查企业现金流状况,确保其在债务存续期内有足够资金按时支付本息。仔细审核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关注利润增长趋势是否稳定,或者盈利预测模型是否合理可行。
申请材料审核
完整性审查:全面检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基本资料方面,确保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如适用)、税务登记证(如适用)、公司章程复印件以及股东结构信息无缺失;财务报表要包含完整的近三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外债相关材料中,借款合同草案需明确借款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担保方式等关键要素,有担保的必须提供担保合同,用于特定项目的还需具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批复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
准确性审查:对申请材料中的数据、文字表述进行细致核对。财务数据的计算要准确无误,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计、负债总计等数据勾稽关系要正确;文字表述要清晰明确,避免出现歧义或模糊不清的内容,确保材料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情况。
资金用途审核
合规性审查:严格审查资金用途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确保资金使用不会威胁国家利益和经济、信息数据等安全,不违背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禁用于投机、炒作等领域,如不得将外债资金投入股票市场进行短期投机。
主业匹配度审查:判断资金用途是否与企业主营业务紧密相关。例如生产制造企业申请的外债资金用于购置生产设备、扩大生产场地等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经营扩张活动,或者用于技术升级改造以提升产品竞争力,这样的资金用途是合理且符合要求的。
风险防控措施审核
风险防控机制审查:评估企业建立的外债风险防控机制是否完善。审查风险评估流程是否科学合理,能否准确识别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各类潜在风险;风险预警措施是否及时有效,当风险指标达到预警阈值时能否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风险应对策略审查:审核企业制定的风险应对策略是否可行。例如企业采用套期保值业务来规避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时,要审查其选择的套期保值工具(如远期外汇合约、利率互换合约等)是否合理,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市场惯例;同时关注企业对自身外债规模的控制是否合理,外债结构(如长短期外债比例)是否优化,以避免过度负债带来的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