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更新后境外投资备案的变化
2025年境外投资备案(ODI)政策在多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调整,主要涉及审批权限、敏感行业监管、绿色通道、穿透式审查、ESG信息披露等方面。以下是主要变化:
1. 备案权限调整
分级管理:根据投资金额,备案权限进一步明确:
3亿美元及以上:由国家发改委备案。
1亿至3亿美元(不含):由省级发改委备案。
1亿美元(不含)以下:由深圳市发改委备案(适用于深圳企业)。
广州企业:3亿美元以下非敏感项目由广东省发改委线上审核,敏感行业或3亿美元以上项目仍需国家发改委核准。
2. 敏感行业监管加强
限制类行业:房地产、娱乐业等非实体投资的备案通过率大幅降低。
技术出口限制:新增对AI、半导体等关键技术的出口限制,涉及这些行业的投资需额外安全审查。
穿透式审查:要求披露终实际控制人(UBO),资金来源需多层穿透,防止虚假投资。
3. 新增ESG信息披露要求
企业需在备案时提交碳排放、劳工权益等ESG相关指标,以符合国际投资合规趋势。
4. 绿色通道优化
东盟投资便利化:深圳企业投资东盟国家可享受绿色通道,材料简化30%,审批时间缩短50%。
广州自贸区政策:南沙自贸区企业可享受“即来即办”通道,材料齐全快3天完成备案。
5. 外汇管理调整
取消外商境内再投资登记:外汇管理局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外商直接投资境内再投资登记,简化资金划转流程。
资金出境监管加强:银行对外汇登记审核更严格,需提供完整资金来源证明(如审计报告、银行流水、完税证明)。
6. 后续管理强化
变更与延期:已备案项目如发生投资主体、投资地点、金额等变更,需重新备案。
年报要求:企业需每半年提交境外投资经营情况报告,未履行义务可能面临罚款。
总结
2025年ODI备案政策整体呈现 “宽进严管” 趋势:
审批流程优化:部分区域(如深圳、广州自贸区)享受绿色通道,材料精简。
监管趋严:敏感行业、资金来源、ESG合规要求更高,穿透式审查成为常态。
外汇管理便利化:取消部分登记要求,但资金出境仍需严格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