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境外投资备案主要有以下指南:
1.了解政策与定义
1.政策依据:境外投资备案主要依据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进行管理。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活动需符合这些政策的要求。
2.境外投资定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通过新设、并购及其他方式在境外拥有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权益的行为,属于境外投资。
2.判断投资项目适用的管理方式:
1.备案制:企业其他情形的境外投资,实行备案管理。一般来说,不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建交的国家、受联合国制裁的国家等)、敏感行业(涉及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限制出口的产品和技术的行业、影响一国(地区)以上利益的行业等)的境外投资项目,可按备案制进行。
2.核准制:企业境外投资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实行核准管理。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更详细的材料进行审核。
3.满足备案条件:
1.主体资格:境内投资主体应为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
2.成立时间与财务状况:成立时间不满一年的企业,通常因无法提供完整的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较难通过审批;企业应具有较好的财务状况,以便支持境外投资项目。
3.股东背景、资金来源与投资真实性:需能够具体说明境内股东或合伙人背景、资金来源(如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合规方式获取的资金),确保境外投资项目真实可靠。
4.准备申请材料:
1.基础材料:
1.《境外投资备案表》:按要求准确填写境内外企业的相关信息,如企业名称、注册地、经营范围、投资金额等。
2.营业执照复印件:提供境内投资主体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需加盖企业公章。
3.相关董事会决议或出资决议:证明企业内部已通过投资决策,决议文件应明确投资的具体事项、金额、方式等。
4.境外投资真实性承诺书:承诺所提供的投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企业将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境外投资活动。
2.其他材料(根据投资类型而定):
1.新设项目:
1.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境外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进行分析和论证。
2.投资资金来源情况说明及资金证明:说明投资资金的来源,如银行存款证明、贷款合同等,以证明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进行境外投资。
3.投资环境分析评价:对境外投资目的地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4.对外投资设立的企业章程:明确境外企业的组织架构、股权结构、经营范围、治理机制等。
2.并购项目:除了新设项目所需的材料外,还需提供《境外并购事项前期报告表》和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报告应详细说明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法律风险等
5.选择申请方式与提交材料:
1.网上办理:企业登录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企业端),注册账号后登录,在线填报《境内主体信息表》和《境外投资备案表》,并按要求扫描、上传所有备案材料。部分地区还可通过当地政务服务网的相关系统进行申请。
2.窗口办理:企业也可前往所在地商务部门的办事窗口提交纸质材料。窗口工作人员会对材料进行审核,如有缺漏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会一次性告知企业需要补正的内容。
6.审批与领证:
1.审批流程:相关部门收到企业的备案申请材料后,会对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投资项目的合规性、真实性、可行性等。对于符合要求的申请,予以备案;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会书面通知申请企业并说明理由。
2.领取证书:备案申请通过审核之后,企业可根据当地商务部门的要求,自行领取境外投资备案证书或选择邮寄送达
7.后续事项:
1.境外报到与信息报送:企业在境外投资落地后,应及时到境外当地使馆经商处报到,并按要求在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填报月报、半年报和年报,以便相关部门掌握境外投资企业的运营情况。
2.备案变更与注销:如果境外投资项目发生变更,如投资主体名称变更、境外企业名称变更、出资币种变更、股权变更等,企业应及时办理备案变更手续;如果企业终止境外投资项目,需办理注销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