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境外投资备案,即 ODI 备案,是境内企业资金出境投资的唯一合法途径。ODI 全称 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通过新设、并购及其他方式在境外拥有企业或取得既有企业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权益的行为。
境外投资备案的法律依据包括《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商务部【2014】3 号)、《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发改委【2017】11 号)、《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2017】35 号)、《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汇发【2009】30 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简化和改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汇发【2015】13 号)。其监管部门主要有发改委、商务部和外汇管理局。
办理企业境外投资备案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办理对外投资备案需要申办公司成立满一年,要有实际经营,有盈利;成立时间不满一年的企业,无法提供完整的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的,一般无法通过审批部门的核准或备案。最近一年独立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不能出现亏损;净资产回报率最好高于 5%,同时资产负债率最好低于 70%。无法具体说明境内股东或合伙人背景、资金来源以及境外投资项目的真实性的,较难通过审查。
境外投资备案的流程较为复杂。首先准备申报材料,前期情况说明报告(可研、尽调、投环);境外投资备案表、并购事项前期报告表。一般准备材料 7 - 10 个工作日可完成;接着申报材料签字盖章,2 - 3 个工作日;然后进行线上申报,目前发改委和商委均可进行线上申报,1 个工作日;受理环节,发改委申报到受理时间各地不一,3 - 20 个工作日不等;商委申报到受理时间各地不一,3 - 7 个工作日不等;审核阶段,发改委审核一般 7 个工作日,14 个工作日;商委审核一般 7 个工作日;若有需要修正的地方,根据政府修改意见进行修正,时间不定;最后出证,获得发改委《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及商务部《企业境外投资证书》1 个工作日,之后进行外汇登记,审核时间 7 - 20 个工作日(建议多预留时间)。
在确定好投资项目后,还需向相关部门进行备案。操作流程大致如下:准备投资项目的方案等其他申请资料,同时向商务部和发改委提交境外投资备案申请资料,等待两个部门的审核,两个部门都要评估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风险性和规模大小。审核需要两至三个月,核准后会收到商务部的《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和发改委的《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再去外管局进行备案,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提交付汇申请,银行在外管局的监管下发放外汇。一般来说,投资金额比较少的、规模小的项目一般都是在投资企业当地的部门进行审批,涉投资金额多、规模大或者说涉及限制类的,需要到上一级甚至最高级别的商务部和发改委进行核准。
如果企业未作境外投资备案,会对企业以及投资项目造成较大影响。有的企业可能因为某些原因不想去做境外投资备案,那么会对企业以及投资项目造成影响吗?当然会,而且影响还挺大。
企业境外投资备案法律依据有哪些
企业境外投资备案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规定了企业境外投资需要遵循的具体程序和规则,对企业投资有引导意义,确保企业的投资活动合法和有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主要管理外汇的流动和使用,规定了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时,需遵守的外汇管理规定,确保资金合法出境和入境。
‎《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明确企业在进行境外直接投资时,应遵守的外汇管理规定,对企业在办理外汇登记、资金出境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于 2019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是中国境外投资活动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规定了对外商投资的保护、管理和促进措施,为境外投资活动提供基本法律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对《外商投资法》进行具体实施和细化,明确外商投资的管理制度、备案程序、审批标准等方面的规定,为境外投资备案提供具体操作指南。
‎《外国投资者投资境内企业备案管理办法》主要针对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活动进行管理,但其内容间接影响了境外投资备案的相关规定,为境外投资者备案办理提供一定指导。
‎《境外投资者境内投资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了境外投资者需要向中国相关部门报告其在中国境内的投资信息的管理办法,虽主要涉及国内投资,但对于境外投资者的管理方式和监督机制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