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
157-0137-8917

公司新闻

企业中长期外债备案未通过的补办措施

时间:2025-07-07

企业中长期外债备案未通过的补办措施

企业中长期外债备案未通过的补办措施

在中国,企业发行中长期外债需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的备案登记程序。若备案未通过或未及时办理,企业需采取补办措施以合规操作。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备案未通过的常见原因

材料不齐全或不合规(如财务报表、融资协议、项目文件等缺失或不符合要求)。

不符合外债管理政策(如资金用途不明确、超出额度、违反负面清单等)。

企业资质问题(如信用记录不良、债务风险过高)。

未履行前置程序(如未取得境外投资备案或核准)。

二、补办措施流程

1. 重新提交备案申请

补充材料:根据发改委的反馈意见完善材料,包括:

备案登记申请表(加盖公章)。

企业营业执照、公司章程、财务报表。

外债合同(或意向书)、资金用途说明、还款计划。

涉及项目的需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文件。

说明情况:若因逾期未备案,需书面说明原因(如不可抗力、政策理解偏差等)。

2. 沟通与解释

通过地方发改委或直接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书面解释,必要时可申请听证或面谈。

3. 处罚与整改(如适用)

若因违规已受到处罚(如警告、罚款),需先完成整改并提交证明,再申请补备案。

4. 重新审核

发改委受理后,通常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复杂情况可能延长)。

三、注意事项

时间限制:

原则上应在发行外债前完成备案,事后补办需充分说明理由。

若外债已发行但未备案,可能面临《企业境外发行债券指引》等规定的处罚(如限制后续融资)。

资金用途合规:

补办时需明确资金用途符合政策(如不得用于投机、房地产、境外证券投资等)。

第三方协助:

可聘请律师事务所或专 业咨询机构(如​美态国际咨询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协助准备材料,提高通过率。

地方发改委协调:

通过地方发改委预审材料,可减少国家层面的驳回风险。

四、法规依据

《企业境外发行债券指引》(发改外资〔2023〕1091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改革的通知》(发改外资〔2015〕2044号)。

五、风险提示

若补办未通过,企业可能需终止外债协议或调整融资结构。

多次违规可能影响企业后续跨境融资资格。

热门标签:

新闻动态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