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发改委立项前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
北京市发改委立项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审批的关键材料,需严格遵循北京市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以下是撰写要点和注意事项的系统梳理:
一、政策依据(2023年更新)
核心文件:
《北京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京政发〔2021〕5号)
《北京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2022版)
各行业专项规定(如《北京市新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规范》)
新要求:
需包含"双碳"目标影响分析(二氧化碳排放测算)
重大项目需增加"韧性城市"建设专项论证
民生项目须进行"接诉即办"服务配套设计
二、报告结构规范
前置部分:
项目单位信用承诺书(需附信用中国查询记录)
跨部门协同审查意见表(涉及规划、环保等5个部门)
正文核心章节:
第四章 选址与土地(需包含)- 附北京市规自委预审意见- 土地利用效率计算表(对标行业值)- 地下空间开发专项论证(核心区项目必备)
第七章 节能评估(2023强化要求)- 能耗双控指标分解表- 可再生能源替代方案(光伏/地热应用比例)- 能源消费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三、北京市特色要求
"四个中心"专项论证:
政治中心:安全防控距离计算(长安街沿线项目)
文化中心:风貌协调性审查(老城范围内项目)
国际交往:多语种服务设施配置(重点功能区项目)
科技创新:中关村政策衔接说明(科技类项目)
"城市体检"评估:
项目与16项城市体检指标的关联性分析
需接入北京市"城市码"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
四、常见否决点
数据问题:
未使用北京市统计局新年鉴数据
交通影响评价未采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模型测算
程序瑕疵:
未完成"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初审
征地拆迁方案未取得区级政府盖章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