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号文登记流程实务手册:流程梳理 + 风险提示
《37号文登记流程实务手册:流程梳理 + 风险提示》是针对中国境内居民通过特殊目的公司(SPV)进行境外投融资时,依据外汇管理局37号文(《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办理外汇登记的操作指南。以下是核心内容的系统梳理:
一、37号文登记核心流程
1. 前期准备
主体确认
登记主体:中国境内居民(含自然人和机构)以个人或境内企业权益在境外设立SPV(如BVI、开曼公司)。
权益类型:包括境内企业股权、资产、收益权等。
架构设计
典型架构:境内居民→境外SPV→境外融资/上市主体→返程投资境内企业(如WFOE)。
注意:SPV层级需清晰,避免复杂嵌套导致合规风险。
2. 登记材料准备
自然人居民
身份证明、境外SPV注册文件、境内企业营业执照、股东协议(如有)、融资意向书等。
承诺函(声明资金来源合法、无虚假陈述)。
机构居民
需额外提供董事会决议、境内企业审计报告、境外投资可行性报告等。
3. 提交申请
受理机构:境内企业所在地外汇管理局(分局或银行代办)。
时间窗口:
设立SPV前(理想情况)或SPV完成首 次境外融资后30日内(补登记)。
4. 审核与登记
审核要点:
真实性审查(SPV设立目的、融资用途是否合理)。
关联交易是否存在逃汇、洗钱风险。
结果:颁发《业务登记凭证》(需妥善保管,后续变更需据此办理)。
5. 后续变更/注销
变更情形:SPV股权结构变动、融资额重大调整、返程投资企业变更等。
注销条件:SPV清算或境内居民完全退出。
二、关键风险提示
1. 合规性风险
未登记后果:
境外融资资金无法合规调回境内;
境内居民可能面临外汇处罚(如责令限期调回资金、罚款);
未来上市或并购时因历史合规问题被监管问询。
补登记难点:需证明SPV设立及融资行为的合理性,可能需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
2. 架构设计风险
SPV层级过多:可能被认定为“虚假构造交易”,导致登记失败。
返程投资路径不清:若境内WFOE与SPV股权关系不明确,易被质疑“返程投资”真实性。
3. 材料真实性风险
虚假承诺:如隐瞒关联交易或实际控制人,可能被列入外汇监管“关注名单”。
文件不一致:境外SPV名称、股东名单需与境内材料完全匹配(如拼音/翻译问题)。
4. 资金流动风险
境外资金使用限制:37号文仅登记初始外汇行为,后续资金用途需符合境外投资备案(ODI)或外商投资(FDI)规定。
利润汇回:需通过合规渠道(如银行申报),避免“蚂蚁搬家”式换汇。
三、实务建议
提前规划:在搭建VIE或红筹架构前,即启动37号文登记程序,避免融资时间表延误。
专 业支持:聘请美态国际咨询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协助文件起草,确保SPV章程与登记材料无冲突。
动态跟踪:外汇政策可能调整(如资本项下开放试点),需定期复核登记有效性。
备用方案:若补登记受阻,可考虑通过QFLP或跨境人民币通道替代。
四、常见问题(FAQ)
Q:境内企业员工期权激励是否需登记?
A:若行权后构成SPV直接股东,则需登记;通过ESOP平台间接持股的,视具体结构而定。
Q:SPV已注销但未办37号文注销手续?
A:需补办注销登记,否则可能影响后续跨境投资额度。